Random Post
Search
  • Home
  • 未分類
  • 2015-02-15上師在洛杉機首次開示( Los Angles,USA)

2015-02-15上師在洛杉機首次開示( Los Angles,USA)

久美江措仁波切洛杉磯首次開示合集

  • 佛法初認識

       學佛首先要知道怎麼學佛,為什麼學佛,學佛能給我們帶來什麼,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佛,要知道2500年前的釋迦摩尼佛就是我們的皈依物件,並且要知道我們所皈依的佛過去存在、現在存在,未來也存在,那麼現在在哪裡呢?就是在我們心中,每個人都有一顆沒有污染的心,沒有污染的心叫做智慧,這個智慧就是我們的本性,這個本性就是佛,這個本性和釋迦摩尼是沒有分別的,如來佛親口說的是沒有分別的,那麼是不是我們就不用念經打坐了?不是這樣,這個佛我們要去開發,我們有這樣的資源,即:本性就是佛,但是我們現在有業障,清理乾淨之後我們才是佛,要開發出來。

     本性就是一個人物質和精神的總和,身體是物質,精神是能控制我們身體的,能記住過去很多事情,有時候又好像能知道很多未來事情,這就是精神層面,從精神上講分一到八識,所謂佛就是本性,是佛在一到八識中呢?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講不是,只是識,不是知,不是智慧,他是被污染的顯現,人走的時候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收到第八識裡面,就會投胎到另一個地方,最後無論上天堂,下地獄,做人也好,就是這樣。最後包括善惡的業都會到阿賴耶裡。

  • 我們的業由誰造

就是我們的身、口、意。我們的身口意來自於無明、所以現在可以成功的造很多業,那麼當人離開的時候,這個業不是一個物質的東西,所以去哪裡就會跟到哪裡,唯一不跟我們的是金錢、親朋好友、我們的肉身不會跟著我們,業會跟著我們就是能量會跟著我們,所以身口意天天都在造業。

      比如我現在也在造口業,這個口業是善業還是惡業呢?要看我們的發心是什麼,有時候我們做善事,一個不良的發心,也可能變為世間法,為名利地位等等的事情。所以我們做功課首先要改變我們的發心,比如我們今天坐在這裡討論佛法,我的發心是什麼,心裡要想佛法是一個非常不容易聽到的有緣才能聽到的,今天我有機會聽到就發菩提心,我聞思修以後將來修成佛果普渡一切眾生,因為那時我就有能力有能量去渡眾生,我要努力聽佛法,所以發心很重要,不然一個不健康的發心,哪怕最後是一個善的業也不是很有效,不會成為成佛的因。如果我們發心是好的,我們就是在造善業,反之就是造惡業,業就是這樣造的,他就變成一種能量,時間長了就變成因果關係。

  • 如何修學佛法

 首先,要認識到我們離佛不遠,本性即是佛。我們都會說不太相信別人,我們很自豪的說我們相信自己本性,這是對的嗎?是對的,對於不相信佛的情況來說,我們就是不相信自己,想想有什麼比相信自己更好的呢? 如果相信“自我”那就經常講:我不開心,擁有再多我也不開心,我不想活了等等…現在社會很多,因為我們依靠的是靠不住的“自我”。從以前到今天不斷的變化。小時候有小時候的世界,長大了有長大的世界。長大了以後會說:哦那時我們不夠成熟,很多想法是錯的。就因為這麼多的錯,後來我們變的“傷痕累累”。這就是常說的很敏感,什麼“雞毛蒜皮’都會感到不舒服不開心,問題出在我們傷口太多了,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呢?就是先要撫平我們的傷口,而且不要出現再多的傷口,我們除了相信自己的本性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了。我為什麼這樣講呢?就是告訴大家佛並不遙遠,中文講’“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”佛在自己的心裡,開不開發是你的事,開發了就變成釋迦摩尼的樣子,他也是人,有父母生下來,那麼他開發了自己本性佛,他就超越第八識,超越我們的概念。

有時候我們喜歡講概念,我們腦子想出的、口能說出的不一定是概念。比如,請師父給我們傳法方面,其實師父會根據弟子適合什麼來傳法,我們不要去就叫師父傳什麼法,好像我們比師父還厲害一樣。修行路上我們要懂得,法是要求的,求到了以後我們就要好好的修。

  • 將修行融入生活

     在生活中修行,有的人會覺得生活沒有意思,除了修行什麼也不幹,把家人都得罪了,本來修行是很好的事情,為什麼到你家都成了麻煩事,是佛法不好嗎?不是,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。

     我經常講在家居士要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修行,把家裡事做好可以節約時間來修佛法,把佛法學好了可以融洽與家人的關係。所以,在家修行一定要有智慧,要清除自己身口意的污染,不斷靠近自己的本性。哪怕我們沒有成就羅漢,也沒有成就菩薩,但是隨著不斷的進步,你就會有在生活上擁有應對問題的能量,還有不同層次的幸福指數。從而,生活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變成心裡滿是“傷”了。有了這樣寬廣的胸懷,以前那些事你就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了,而這時你的生活就會幸福起來。

     所以這種幸福很重要,比金錢更重要,但是並不是金錢不重要,金錢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生活中的快樂,但是金錢解決不了我們的孤獨問題、寂寞問題、越來越不滿足的問題,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很複雜。

      我們人的愛好越多,煩惱就越多。所以生活要健康一點,簡單一點。學佛除了來生成佛外,在當今生活中很多問題也容易化解,這很重要。比如我們共修也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,那麼人家會說你們佛教徒怎麼這樣啊,其實這要求有些過分了,佛教徒也是人啊,沒有成佛沒有成菩薩,情緒是肯定有的,但是一個學佛的人和不學佛的人是有區別的。比如,我們晚上想想今天的過錯,有哪些是要懺悔的,懺悔的物件就是佛菩薩。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情緒化解了,就自然走出這個現象了。然後明天再見到那個人就是一種新的開始。我們不能繼續昨天的煩惱,這個就是關鍵所在。

    總的來說,修行就是要把白天帶到夢裡,夢裡帶到白天,這樣融合聚在一起能量就大。白天我們認識到自己有一顆清淨心,然後有意識地把他作為自己的依靠。並不是說在某個地方某個星球有個有法力的人在那裡,不是這樣。我們得把自己的心開發出來,把無始以來造的所有身口意業無明全部消淨,把第一到第八識全部打破,就是另一個開始,即本來的智慧。這個就是在意識形態裡存在的佛,一旦你認識到這個佛性,那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所做,所言,以及利他的心都具有了佛菩薩的能量,也就是加持。

  • 依止三身佛

   “佛祖心中留”因為心中有佛,所以佛祖心中留。但是可以有更深一步的認識,就是本來的本性就是佛。但是這種佛是不是一種有模式的呢?不是,他是智慧,這種智慧有能力化現成有模式的,所以化現在凡夫肉眼裡,這個叫化身佛,釋迦摩尼就是化身佛。他顯現為悉達多王子由父母生下來。他以一個人的形象顯現,真的會有血肉嗎?比如那些保存的佛的手指,舍利啊這些。真的要問佛他會說化身佛本身不存在這些,但是因為眾生的信心,在眾生面前顯現這些是可以有的。我們需要敬仰供奉這些東西,因為能利益很多眾生,所以佛以化身佛化現出來。

    那什麼是報身佛,法身佛呢?能看出佛的智慧證得真理顯示佛智慧就是報身佛,釋迦摩尼的智慧一個是“空”一個是“明”。從明的角度是報身,從“空”的角度是法身。而釋迦摩尼就是總和,就是我們依止的“佛”。

(6)為什麼要供奉佛像?

既然我們的本性是佛,為什麼還要去拜外面的寺廟的佛呢?供奉的是佛的外表,是人做出來的一個形象,人怎麼知道佛長這樣呢?

    因為人本身有佛性,具有信心,會從本性自然流露出信心。這個世界上第一個佛像就是一個對佛最有信心的人做的,所以我們供奉一個裝藏的佛像,他可以有化解風水,八字不合等等的效果,對著這樣的佛像經常磕頭也是好的。如果遇上不開心的事情去酒吧喝酒大吵都是不好的,不如去佛堂磕三個頭,坐在那裡觀想佛像。

     如果你們有看過佛的故事,你一定會想到,佛的經歷,他無數次的把自己頭和手割下,把眼珠摳下,捐給別人的次數比恒河的沙塵還要多,那麼偉大的佛是怎麼做的,我們今天遇上的問題算不了什麼,那麼忽然就想開了,在佛前坐一下也有這個效果,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就是悉達多王子了,要敬仰傳播他的思想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,一個人身體不舒服我們鼓勵他意志堅強,想不開開導他,等等都會有的。還比如我們吃飯看到海鮮我們沒有能力都買下放生,就念念經回向給他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 有的居士想做一件事就去拜佛保佑,沒做成就造口業,這些都是不懂佛,應該是什麼樣子呢?就是你可以燒香拜佛做供養,但是要知道靈不靈要看自己的信心和業障清不清淨,我們可以這樣,如果佛菩薩覺得對我有利就讓他實現,如果沒利就讓他別實現了。這樣在生活中運用就不會抱怨了。有人說這個佛像靈會說話價值幾十個億,其實都是佛像沒有什麼靈不靈的,你看看他和你說話嗎,原因是什麼呢?當時和一個人說話是因為那個人業障清淨跟佛很近啊,對佛的信心也百分百,所有佛通過這尊佛像和他傳達了個資訊,你有信心佛也會和你說話,我們業障不清淨幾十億佛像也不會和你說話的,每次拜佛時有的人會說我今天拜佛放生給某人,倒不如說“我今天拜佛放生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以某人為主的一切眾生,希望得到暫時安寧,究竟脫離輪回”。

(7)如何選擇本尊

        還有一樣東西要知道是什麼呢?比如說有很多分別心,一大堆菩薩放在那,心裡想他們各個都是獨立的,那這種心他會怎樣呢,有可能這個人走的時候他祈請綠度母保佑,有可能會想綠度母是觀音的化身,觀音是不是會能量更強,就祈請觀音,然後又會想會不會蓮花生更好又祈請蓮花生大師,祈請蓮花生大師又想還不如直接祈請如來佛,但是我們的死亡不會這樣等你。要知道拜的是哪一尊佛,這尊佛是可以代表所有佛的能量,要懂得這個很重要。他實際上沒有那麼大分別。

比如說觀音菩薩在漢地講有一個白衣觀音,那真的在中國哪個地方出生過白衣觀音?這是歷史嗎?不是,這是一個傳說,那西藏也供四臂觀音、千手觀音、那哪一個母親生下四臂或千手觀音啊?所以真正的觀音是所有諸佛慈悲的象徵,所有諸佛慈悲融為一體化現出一個有模式的菩薩就是觀音菩薩。文殊菩薩也是一樣的,其實都是沒有分別的。但是因為我們人還是有分別心的,比如有人看見綠度母覺得很親切,那你就念綠度母了。以前,很多居士都愛問我的本尊是什麼?這些人其實心裡有一個他覺得最喜歡的本尊但是不確定,就去問,結果師傅說了另外一個,心裡就亂了,怎麼辦?就又去問,結果又變成三個本尊,結果最後變成一大堆本尊時,你的心怎麼會不亂?因為你的心都覺得他們有很大分別。

所以,最好就是問自己,感覺下就知道,因為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和哪個本尊最有緣。你聽到這個佛名號或看到這個佛像時,你一定會有某一個最親近你的,這個時候,你就把他作為自己本尊也是可以的。

(8)佛法有高下

 佛是沒有貪嗔癡的,他會利益一切眾生,所以從佛教歷史講,先要有佛然後傳法最後就有了“僧”,有人把時間投入到這裡面就是僧,但是從我們修行的角度而言最主要的就是法,有法就有人學,有學人就會進步,進步到了時候就會成佛了,所以,佛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門,也可以有更多。

但也有居士說我這個法是最高的法,然後一些居士就吵,有人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,這怎麼理解呢?比如大自然中花草沒有被定為那個更好之前,被定為諸植物是平等的,但是講到人類健康的時候,就不是平等了。冬蟲草和普通植物也不一樣,百年靈芝和蘑菇也不一樣,說一樣別人會罵你沒有腦子,因為我們的健康不一樣能量也不一樣,所以從我們各人講法也一定有高下,這個不矛盾。

比如宇宙開始形成生命也就開始,那時候大自然的資源很豐富,那時候人的貪嗔癡不是很嚴重,那時候法都是比較簡單,所以就像一個人感冒不嚴重就用比較簡單的藥,那麼真是很嚴重時,是不是就要拿最好的藥出來呢?同樣的道理,末法時期我們就要用最高的法來對峙最嚴重的病,所以法是有高下的,但是和前面所說的並不矛盾。這個需要仔細去思考。

(9)受戒

       每個人都要受一點戒所有宗教我們都要尊重,但是修自己有緣的這樣就夠了,不要吵,沒必要,吵了貪嗔癡不是更嚴重嗎,這就謗法。你謗法了你還有懺悔的物件嗎?所以別人的宗教我們不要去誹謗,我們好好修自己有緣的法,別的法可能對我們沒有利益,但是可能對別的人有利益,如果我們是大乘佛教修行者,我講慈悲,那慈悲的對象就是他們了,不管他們說的合理或不合理,除非我們有能力改變正法之類的,我們沒有能力就自己清淨的修行,所以佛和佛的法都不能輕易去謗。還有僧,講到僧是不是剃光頭穿袈裟就是僧?不是,真正的大乘佛教所講的僧他不一定是出家人,在家的也有可能是僧,僧不是外表的打扮來定,是他內心修行覺悟來定的,所以西方人很喜歡密宗,他們覺得很民主,如果說佛教講女性不能成佛,成佛必須換一個男性身體的話、他會說你是大男子主義的宗教,他們覺得男人做到的我們女人也可以做到,那麼我為什麼不可以成佛?但是他們看到佛教最頂端時女性男性都可以成佛,在家的出家的都可以成佛,那就是誰的悟性高水就可以成佛,誰的覺悟高就可以開悟,真正的僧就是這樣的。所以你們好好學習有可能有一天開悟了也可以變成僧。所以“佛、法、僧”表面上看不出來,既然看不出來我們就不下定論,我們就不誹謗這個如法或那個不如法,我自己如法就行了。

(10)兩條魚的比喻

     佛法講的聞思修、戒定慧。戒是一種約束,讓我們不要太複雜,這樣更容易定、定之後就會產生智慧。所以我昨天還和他們講,我們人能在生活中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冒險,因為我們沒有智慧的時候就像一個盤子放滿水然後放兩條魚進去,一個是有毒的很兇猛的,另一條是非常祥和的,然後清淨的水有兩條魚再撒些灰塵進去,一舀水就渾濁了,然後我要做最祥和的魚又怕被有毒的那條魚咬到,所以每次我們都充滿期待和恐懼,這就是我們的生活。有毒的魚就是我們失敗的比喻,祥和的魚就是成功的比喻,那這盤子的水就是我們的心,灰塵就是我們的雜念。所以雜念越多時我們心就越亂,心越亂我們的選擇和判斷都是很大的冒險。

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動它,該沉的讓它沉下去變成那個清淨的水的時候,就會看到危險在哪裡,從哪個方向更容易得手。所以無論是修行也好生活也好,就是心很浮躁的時候讓自己靜一下心,靜下心後在定中會生慧。所以我們要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一想。靜修是非常重要的。這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,我們的生活經常被一些很美好的畫面迷住,覺得這就是我要的。可是,誰知道這個美好畫面背後隱藏著什麼,是成功還是失敗,我們看不懂。有時候被我們拒絕就是因為這個畫面太糟糕,也可能背後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呢,所以我們需要智慧。

(11)如何做堅強的修行人

最好從修行的角度,運用自他交換,菩提心的修法,這個非常管用。比如你早上起來不用觀想太多,首先坐起來祈請一下自己的上師,然後皈依發心,然後就開始修自他交換。我們什麼都沒做但我們在呼吸,呼吸的時候呼出去的都是我從無始以來所累積的一切善根,所有美好的成份全部分享給一切眾生。而吸進來的就是所有眾生的痛苦,所有不美好的成份全部由我一個人來承擔。

若這樣修持,有的人肯定會恐懼:是不是所有不好的東西都跑到我這裡來了?不會的,我們知道,善有善果惡有惡果,你做的是善事怎麼會有惡果呢?而且你如果真的把眾生的惡果拿過來,你就是菩薩了,不是一般凡夫了。你的心胸就變得無比寬闊,胸懷變大後就很容易做大事,遇到對境就會變得很堅強,處理問題最管用,這就是修行。如果我們把一個小小的問題看得很嚴重,那麼這個小問題也可以變的很大把我們打敗。

所以碰到問題,遇到煩惱時,我們要把自己的心變得比問題更大,這很重要。修行人要把自己心胸變得無比寬廣,容得下別人對你的攻擊。

(12)修行的本錢

     我們拜佛修行是為了成佛,那我們修行的本錢是什麼呢?就是善良,這個善良,這個愛心,讓它強大起來,不斷地進步,直到最後把無始以來的無明污染全部推翻掉,就回歸了自己的本性。

(13)我要成佛

我們知道,成佛就是讓自己的心回歸自己的本性,本來的面目。那這個本來的佛是苦還是樂呢?是樂,但不是我們人間世俗的這種樂。生活中我們都在忙碌,為了什麼?就是為了樂,不是為了苦,這個樂的本質是一樣的。我們生命的源頭和歸宿都是樂,眾生都想離苦得樂,都想回到生命的快樂的源頭裡。就像我來自尼泊爾我要回去一樣,毫無理由,本來就這樣。所以“我要成佛”這個理想是對的,是合理的,為什麼會懷疑自己不可能實現呢?

(14)放下隨緣的真相

      現在一講到佛教中的“放下”“隨緣”很多人很害怕,覺得是很嚴重的問題,很消極,千萬不要讓小朋友知道。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是天主教徒,畢業于英國名牌大學,我一講到隨緣放下,他就說:師父,這太可怕了,請不要講了好不好。從我們企業的角度講,放下是很恐懼很可怕的。可是我想說的就是,其實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做。比如說你有一個兒子他娶媳婦你很贊成,他要娶三個你能贊成嗎?放下是要放下正常生活以外的東西,放下不健康不能帶給我們解脫的東西。而佛教裡常說的隨緣,也是這樣。有些人會說:隨緣是不是天上真的有什麼東西掉下來?不是這樣的。比如說我想做一件事情,做了不成我們不會去要死要活的,我就說隨緣吧,反正我已經努力了,既然這個沒成我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情。所以隨緣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等著天上掉下來。

(15)佛法僧之妙解

     “佛法僧”就是我們皈依的物件,什麼是“佛法僧”呢?

“佛”是我們的本性如來藏,因為他沒有任何污染,他講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利益眾生的,所以他很有智慧很慈悲,他的菩提心是無二無別的,這就是“法”。當他開始學習佛法,開始聞思修,開始尋找出路時,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階段,而是不斷的進步,直到他已經超越了一般凡夫後,這就是“僧”。

(16)佛教徒的責任

   學佛就是要皈依三寶,就是把自己託付給“佛、法、僧”作為自己的依靠的這樣一種儀式。把智慧作為自己的依靠。當你知道眾生的無明導致了這麼多痛苦的時候,你自然就會生起慈悲心。修行不管是顯宗還是密宗一旦離開慈悲心都不是修行,不是成佛的修行。

所以佛教中最重要宣講的就是:慈悲與智慧。另外佛教徒一定要注重緣起以及相信因果,這個就是我們的見地。我們相信因果後會對違背因果者生起同情心,這個也是由正確的見地而引發的。

佛教徒的修行不是在享受,而是要承擔起責任。我們要經常回向給那些,我們曾經吃過它們肉的一切有情眾生,因為他們的肉給我帶來過營養,所以我要念經回向給他們。作為佛教徒,能吃素是最好的,不能的也要吃三淨肉,就是不是特意為你而被宰殺的,這個是我們佛教徒的底線。除此以外,我們還要多放生,多念經給它們播下一個成佛的種子。平時大家也要經常聚在一起共修,如果共修時道友間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,當時就要懺悔,不要行善的同時心中又種下惡的種子。所有的這些都是大家學佛所要面對的和要承擔的責任。

 

發表迴響